人是善变的。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为《我为什么对分期付款说不》(2020.03.18),时隔一年半,逆转文章这就来了。
为什么从不接受到接受了呢(有条件接受),下面展开来说。
使用分期付款的原则首先,我是肯定不会接受有息分期的,虽然自己理财也就马马虎虎,但是这种给人送钱的事情我可不干。
其次,通常我分期会选择三期,一个季度作为一个完整的还款周期,我自己试下来觉得是比较合理的。
第三,我一定不会以分期为一个手段来去购买本负担不起的东西(这个负担不起,不是真的买不起,而是自己的预算等因素认为没必要)。也就是说,我是可以当下马上付全款来买,但是却选择了无息分三期来偿还。
改用分期付款的好处之所以改用分期付款(通常是买手机电脑等大件),有以下几个好处:
第一,每一期需要支付的款项会在月初就成为当月支出。好处是能够控制我的消费欲望。
举个小例子:当我在上学时,有1000的零花钱时,我想喝一杯20块的奶茶可能毫不犹豫就下单,但如果手上只有100时,我就会犹豫一下估计最后就想想算了。工作后,当我有100块钱的负债(信用卡透支)时,我应该会不太犹豫就点杯奶茶,但如果已有3000块支出了,我也许就忍忍了。
因此,虽然我无论如何都是买了这么个东西,但是它变成了分期付款的款项之后,对我平时的冲动消费(可买可不买)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
第二,对日常的个人财务系统冲击会小一点。
日常我会比较粗略的计划一下收入的分配,例如存入定存、还信用卡等等。但是通常不会说提前很久就要开始攒钱来买几个月后的东西。每月的灵活结余是会有的,只是一次性支付应该比较困难(如果能达到一次支付的数量级,通常我就存起来了)。
因此,采用分期付款的时候,虽然是买了个大件,但是对整个体系的影响没有那么大,不会出现需要把储蓄再提出来支付的情况。能够保住自己的储蓄计划不被破坏。
小结虽说破掉了当初给自己定下的规矩,但是之前选择不要分期付款的理由也没有放弃。例如,是否购买一个大件,我仍然是看能否支付得起全款、是否有必要购买、是否有价值等等因素。而绝不是因为,付全款吃力,分期付款更容易这个理由。
另外,东西总归是要买的,我也可以借助分期付款的短期财务压力,来间接的抑制一些没有太大意义的消费(例如懒了就想打个车,但其实骑骑车也不错;或者仅仅因为无聊就想喝杯奶茶,但可以选择自己去做一杯手冲)。能够有效的利用这个机制,没准还能给自己的财务状况优化优化。
以上就是这一年半来对于分期付款的转变。其实我也不知道再过些日子我是不是又变了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