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,公司取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《支付业务许可证》,获准在四川省范围内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,和现代金控公司成为四川省仅有的两家本地收单机构。
这就是成都支付通新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,简称支付通。
企查查和天眼查信息均显示,支付通获牌当月,就拿到了东吴创投的天使轮投资。
第二年,又获得了成都高科的Pre-A轮投资。
三年后,获得了国信弘盛的A轮投资。
转折就发生在最后一次融资的当年年底,支付通股东张鸿翊因其它纠纷被冻结了其在支付通的股权,价值350万元。
然后从次年开始到2020年,支付通陆陆续续开始有了股权质押、动产抵押和新的股权冻结,敏感的贵州银联在2020年8月申请了诉前财产保全。
自从去年7月被法院列为“失信被执行人”之后,支付通一蹶不振,几乎每周都有“新增立案信息”、“新增终本案件”、“被限制高消费”、“被列入被执行人”等风险信息。
支付产业网对支付通的33件“终本案件”进行了统计,执行标的总金额为6181.59万元,未履行总金额为6161.91万元,未履行比例高达99.68%,可见支付通已经困窘到何种地步了。
所谓终本案件,是指法院的执行案件,由于被执行人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,而裁定终止本次执行程序。
经过一次续展后,支付通的牌照有效期到2023年1月,算起来也就剩下3个多月了。
有了诸多投资机构的加持,甚至还有不少国资股份,巅峰期有专业团队240人,已与16家商业银行开展银行卡专业化服务合作,服务30000多家特约商户的支付通还能否撑过第二次续展呢?我们将持续关注。